hy8590cc海洋之神入口|首页

科技创新
科技成果
科研项目
科技管理
科技人才
学术交流
科技奖励
科研项目 您现在的位置:海洋之神33380cm >> 科技创新 >> 科研项目
创新,2007! ——交通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回眸
发布时间:2013/11/29 14:58:57  浏览次数:39223

过去的一年,在交通部科技教育司的统筹安排下,交通行业上下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围绕“科教兴交”这条主线,加强科技创新体系建设,推广应用新技术、新成果,组织实施科技计划项目,为交通基础设施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科技支撑。

“十一五”是交通行业快速健康发展的又一个重要时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当今,人类社会正处在一个科学技术发展迅猛、新技术不断涌现的重要时期,信息技术、新材料技术、新能源技术、航天技术、生物技术等高新技术正深刻地改变着经济社会的面貌。

交通行业是科学技术应用的重要领域,交通发展对工程技术的要求越来越高,经济社会还对交通安全、节能环保、信息服务等提出了新的要求。因此要求全行业深入实施“科教兴交”战略,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推进交通科技创新,攻克关键性技术,突破牵动性技术,普及应用型技术,走科技引领交通发展之路。

加强交通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就是要努力攻克一批技术难题,强化科技成果的转化和应用,提高交通行业的科技含量。2007年,全行业在建立以市场为导向、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相结合,适应交通发展要求、符合交通科技自身发展规律的科技创新体系方面;加强科研基地建设,构建科技信息资源共享平台,整合交通科技资源,提高交通行业的自主创新能力方面;在智能化数字交通管理技术、特殊自然条件下工程建养技术、交通安全保障技术、绿色交通技术、交通决策支持技术等领域重大关键技术方面;在高度重视应用型技术的创新,积极采用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新装备,鼓励使用创新成果,加快科技成果的推广应用方面,都取得了喜人的成绩。


开展两重大课题研究:探索行业战略转型具体措施

2007年,交通部提出走资源节约、环境友好交通发展之路和交通由传统产业向现代服务业转型的思路。交通部科教司相继深入开展了“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交通发展模式研究”和“交通由传统产业向现代服务业转型战略研究”两项课题的研究。

交通行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性产业和服务性行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又是一个资源消耗型行业。“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交通发展模式研究”重点围绕资源节约型与环境友好型交通发展模式、评价指标体系和行业政策等核心目标,系统分析现状与趋势,并对相关的行业政策进行总体评价,构建评价指标体系,提出符合我国国情和行业发展实际的资源节约型与环境友好型交通发展模式的目标、方向和路径,并完善相关的产业或行业政策。

“交通由传统产业向现代服务业转型战略研究”按照国家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增长方式、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等大政方针和战略部署,结合交通行业特点,从界定现代交通运输业的内涵及特征入手,分析我国交通发展的经验、现状与需求,借鉴国外交通业发展经验,研究探索通过科技创新和管理创新,来丰富服务内容、改进服务方式、提升服务品质,进而提出实现交通由传统产业向现代服务业转型的总体思路、战略目标、重点任务和主要途径。

2007年,部科教司带领课题组深入浙江、广东等一线实地调研了解情况,多次召集专家召开座谈会听取意见,通过开展这两项课题的研究,深入探索转变交通增长方式,以建立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交通发展的新模式,同时,针对发展现代交通运输业是发展现代服务业的关键点,明确行业转型的目标和重点,提出转型措施,丰富和完善新时期交通发展战略、推动交通行业又好又快发展。

为配合“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交通发展模式研究”,交通部2007年还组织开展了营业性车辆能耗准入与退出、节约和集约利用港口岸线资源、公路建设节约与集约用地、长江干线船型标准化、材料节约与循环利用和限制船舶污染物排放这六个专项行动计划。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推动“三个服务”向深层次发展

2007年4月,交通部承担的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正式启动。在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实施第一年,交通部组织的“国家高速公路联网不停车收费和服务系统”、“苏通大桥建设关键技术研究”、“远洋船舶压载水净化和水上溢油应急处理关键技术”和“上海国际航运中心现代物流示范工程”4个项目共计16个课题,被列为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重大或重点项目,这是有史以来国家对交通科技工作支持力度最大的一次,将有力地推动交通行业“三个服务”向更深、更广的层次进一步发展。

随着经济社会的进一步发展,交通行业需要更加注重发展的质量和效益,注重运输安全,注重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交通部党组提出开展“交通由传统产业向现代服务业转型战略研究”和“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交通发展模式研究”工作,目的就是要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来审视交通的改革与发展,科技支撑计划项目对于推动交通由传统产业向现代服务业转型,推动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交通行业具有支撑和引领作用。 

交通重大专项进入国家科技立项进一步提升了交通科技在国家科技创新体系中的地位,也为“十一五”交通科技工作开了一个好头,对提高行业整体科技水平,更好地以科技引领交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交通部政府网站:服务功能不断拓展

“我们付出这么大的努力,几次改版,完善功能,目的就是为了通过政府网站这一平台加强交通行业的公众服务。”交通部科教司一位工作人员感慨说道。

细心的网友发现,2007年10月31日,交通部政府网站又一次进行了改版。在2007年年初交通部政府网站获得全国部委政府网站绩效排名第四名的基础上,交通部科教司统筹安排,实现网站工作百尺竿头更进一步。新版网站在政务信息发布、在线办事和与公众互动交流三方面,结合交通行业特点,进一步拓展了网站服务功能,加大了资源整合力度,网站人性化设计得到较大改善。2006年国信办的政府网站评估报告印证了这一点:“交通部政府网站的政务信息公开、在线办事和公众参与这三个方面的绩效指数分列部委网站的第三名、第二名和第七名,体现出交通部网站较为均衡和领先的发展水平。”

去年9月底,在交通部政府网站迎来第五次改版一周年之际,交通部发出通知,对部网站改版一年来共建工作涌现出的先进单位和先进个人进行表彰通报。

这一年,五纵七横国道主干线基本贯通、中国大陆港口集装箱年吞吐量突破一亿标准箱、智能交通世界大会、全国水运工作会议、《中华人民共和国船员条例》颁布……这一项项业内大事,通过网上直播这一新媒传播到全行业。在面向公众的出行信息服务方面,三峡调度计划、三峡水情、海区航标、公路路况、交通气象方便了公众查询路况信息,丰富了水路出行服务内容。而网站对交通行业重要政策文件、重点工作进行的详细阐述和解释,集纳11项各类办事系统,30余项查询系统的网上办事系统和新设立的交通行政许可网上办理大厅,极大地方便了交通参与者。

这一年,网站以人为本、以用户为中心的服务理念得到了进一步体现。


西部科技项目:花开西部 造福八方

就在几天前,被称为工程中的“癌症”的世界级难题被科研人员攻克!2007年年底通过验收的“膨胀土地区公路修筑成套技术研究”,通过在国内8个省区22条高速公路200多公里膨胀土路段的实体工程中得到应用,产生直接经济效益6.17亿元。这是交通部西部科技项目在显威!2007年对于交通部西部交通建设科技项目来说是个“丰收年”,一大批西部科技项目取得丰硕成果,并已应用于实际工程中。

贵州,崇山峻岭,沟壑纵横,是典型的“喀斯特”地区,岩溶地貌占全省总面积的73%,给筑路建桥设置许多难题。“岩溶地区公路工程地质勘察技术”项目在贵州实施5年来,已产生经济效益约2000万元,预期经济效益约为1亿元。西部交通建设科技项目让贵州交通“穿山越岭”,高速公路不断延伸,造福一方百姓。

去年通过的验收的“多年冻土地区公路修筑成套技术”,通过10个分项目、1个专题、65个子课题的研究,取得了包括我国东北和西部各区域多年冻土地区的区划与分类,公路病害作用机理,路基、路面、桥涵设计与施工技术以及该地区公路养护、生态环境保护与评价、职工安全与健康保障技术,填补了在多年冻土区黑色路面下研究冻土效应、路基尺度效应等多项世界空白。

“水泥混凝土路面再生利用关键技术研究”编制了《水泥混凝土路面再生利用结构设计指南(建议稿)》和《水泥混凝土路面再生利用施工指南(建议稿)》。这两套指南的编制将为我国大规模水泥路面改造提供技术支撑。项目还自主研发了HB4000-Ⅱ多锤式水泥路面破碎机和PB2500-Ⅱ板式破碎机,打破了国外企业在此领域内的垄断。该课题成果作为交通部2007年科技示范的项目之一,已列入交通部《材料节约与循环利用“专项行动”》计划。


行业重点实验室:择需择优择强 5家新获认定

“开展高水平研发活动的基地,聚集和培养优秀科技人才的基地,进行高层次学术交流和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的基地。”按照上述对实验室的定位,2007年一年来,交通行业重点实验室的认定工作在部科教司的领导下,稳步有序地进行。

按照《“十一五”交通行业重点实验室认定指南》,去年共有5家交通行业重点实验室获得认定,他们分别是交通部公路科学研究院的公路交通安全重点实验室、武汉港湾工程设计研究院的长大桥梁建设施工技术交通行业重点实验室、天津港湾工程研究院的港口岩土工程技术交通行业重点实验室、重庆交通科学研究院的隧道建设与养护技术交通行业重点实验室、同济大学的桥梁结构抗风技术交通行业重点实验室。

交通部科教司在这轮认定中,进行了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两方面调研,一是调研哪些方向是交通行业发展最急需的;另一个是调研交通行业实验室现有哪些资源,最后经精挑细选,并经过科学论证确定。此轮认定是本着择需、择优、择强的原则进行的。择需是在众多研究方向里面找出孰轻孰重、重要的要先认定。择优是选择相对优秀的,在一个研究方向上有很多实验室在竞争,通过考察找出最优秀的那个,加以扶持。择强是指那些在国内、甚至国际上都能产生影响的研究,要让它跳出行业,被社会所认可。据此,最终确定了上述5家实验室为行业重点实验室。

据了解,作为科技创新体系中的重要一环,到“十一五”末期,交通行业重点实验室的总量要达到35个。


科技成果推广:示范引领 不断深入

如何将既有的科技成果应用到实际的工程建设中去?加强科技成果推广,越来越被行业所重视!成果如何被推广?首先应该先被应用,让实践来检验成果的适用性,这是推广的第一步。

2007年,交通部科教司把科技成果推广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做出一系列动作。根据2007年全国交通工作会议的部署,科教司今年实施了以湖北沪蓉西高速公路、山西忻阜高速公路、四川雅泸高速公路、重庆绕城高速公路这4条科技示范路为载体的示范工程,采用以高速公路建设工程为载体,官、产、学、研相结合的科技成果推广应用和开发创新模式。通过开展科技示范工程工作,加大新技术的集成应用、新材料的推广使用和关键技术的开发创新,积极探索科技成果推广应用的新途径。

交通部科教司进行科技成果推广的决心,正在一步一个脚印,扎实从基础做起。2007年5月10日,科教司司长孙国庆在交通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新技术研讨会上说:“今后,我们在加强组织行业科技创新研究的同时,将进一步加大科技成果的推广的力度,让行业共享成果,共同发展和进步。”

从2007年5月开始,部科教司进行了一次涵盖全国22个省(市、区)的科技成果推广调研,组织召开了东北、西南、华中、西北和华北5个片区会,会议代表涉及科技项目管理部门、科研单位、高等院校、设计施工单位、行业协会等,调研广泛征集了各方意见,科教司已组织专家对这些意见进行讨论、总结,并将最终发布调研报告,指导行业不断推动科技成果的推广。


智能交通世界大会:展示科技成就的大舞台

如果说上述展示的成就是交通行业科技信息化取得的一个个经典,那么,2007年10月在北京召开的第十四届智能交通世界大会,则成为我国向全世界展示交通信息化和科技成果的历史性舞台。

作为首次在发展中国家举办的智能交通世界大会,交通部充分利用大会这一平台,展示了我国交通科技和信息化领域的先进成果。主题为“智能交通——创造美好生活”的此次大会,共举办全体大会4场、行政会议10场、技术会议105场、科学会议14场、互动会议6场、特别会议61场,总计200场,各类讲演和报告总数达到866个,听众总数达到10530人次。来自43个国家和地区1808人以及162家来自国内外的智能交通组织、科研机构和企业参与了此次大会,4天展览参观人数达到41136人次。

智能交通世界大会的召开,不仅展示了世界智能交通发展的最新技术成果,交流了智能交通各个领域科技发展最新成就,而且促进了国内外智能交通研究、技术开发、市场应用的交流与合作。大会向全世界证明:在我国政府的推动下,中国的智能交通已经在技术研发、推广应用等方面取得显著成效。先进的交通管理系统、先进的公共交通系统、电子收费等多个智能交通系统正在为中国的老百姓提供方便、快捷、舒适的交通服务。

大会期间,交通部主持了主题为“信息化促进和谐交通——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科技创新”的部长论坛。交通部副部长翁孟勇在主旨演讲中指出,“以信息技术为代表的现代交通技术已经成为促进交通运输发展的决定性因素。”在自然资源日趋紧张、生态环境更加脆弱的今天,最大限度地开发利用信息技术,降低交通发展对资源的占用和消耗,减少对生态环境造成的不利影响,已经成为交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版权所有:hy8590cc海洋之神入口 Copyright@2013  
地址: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新华大街3号
Baidu
sogou